员工通道 加关注 微信 二维码
咨询电话:028-65102028

成都致远方达科技有限公司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实施工业强基行动量质并举 成都绘出工业强基行动“路线图”

2016-03-07    来源:人民网 四川频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

与此同时,在西部的成都,围绕“量质并举”主线,工业挑大梁、一业定乾坤的任务已经明确,大抓工业投资、工业项目、工业园区的“工业强基”行动已经拉开帷幕部署。2016年,预计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6.5%以上,实现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000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0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600亿元,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一系列目标的背后,是成都面向未来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

按照《成都制造2025规划》、《成都制造2016年度计划》,成都将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先导型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条井然有序的车间流水线、一场互利共赢的项目签约会以及一个依靠创新赢得市场的本土传统企业,以点带面,简单勾勒出成都工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路。

战略新兴产业拼出千亿产业集群“地图”

车体焊接、喷漆、打磨……在成都北车有限公司列车生产厂房,地铁车生产线上机器和工人们正有序进行作业,技术部部长燕伟康告诉记者:“公司从2014年开始生产组装地铁和有轨电车。如今,已经为地铁3号线和4号线提供了54辆地铁列车,为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提供了6辆有轨电车。”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作为产业布局的一部分,成都北车从列车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档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我们以动车标准来要求列车生产,以行业最高标准来优化管理模式。在一年的生产实践中获得了10项技术专利。通过引进法国有轨电车核心技术,初步具备了生产法国阿尔斯通型号有轨电车生产能力。”燕伟康介绍说。

作为我国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加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让成都迎来了轨道交通发展重大机遇。根据成都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开通650公里及以上的地铁和有轨列车里程。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高速发展的信号引发多个产业巨头聚集抢滩。

2014年,中国中铁宣布投资28亿元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建设轨道研发设计中心。

20152月,总投资50.7亿元的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在新都区举行奠基仪式。

20162月底,成都市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努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通道,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成都一直坚持把轨道交通产业作为突出发展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正加快成为千亿产业集群。当前,随着成都全面实施“蓉欧+”战略和“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轨道交通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成都行动

根据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成都将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除了上述的轨道交通,成都还着力推动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ARJ21机头、C919机头、AG600机头陆续实现交付,作为首款国产喷气支线客机的ARJ21交付成都航空,即将实现商业运营;成都生产着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封测着全球二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芯片,“中国软件名城”正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同时,围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成都还制定了促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成都正以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为着力点,分类推进产业发展,增强工业在产业体系中的主支撑作用。到2020年,力争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3万亿元,新增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个万亿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加快构建“3+N”工业园区布局

在高新区西部园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第六代生产线项目现场如火如荼,数千名工人正加紧施工。就在前几日,京东方与成都市政府签署了《成都京东方第6LTPS/AMOLED生产线二期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京东方科技集团将在一期投资22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二期投资245亿元,自2007年来,其在成都的累计总投资将达510亿元。京东方第6LTPS/AMOLED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40亿元,将进一步提升“成都造”的全球市场影响力。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2015年成都高新区实现全口径产业总产值57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3085亿元(八成以上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四川首个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的工业园区。

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副局长熊平认为,作为成都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该区工业在2015年的亮眼表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成都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和总体实力不断增强。

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使命”,成都高新区确立了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总目标。“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双创大引领、产业大智造、人才大汇聚、开放大融合、产城大提升、体制大突破、民生大保障“七大行动”计划,力促区域发展全面转型升级。

成都行动

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成都正加快构建“3+N”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启动成都高新区扩区工作,做强成都天府新区产业支撑,提升成都经开区工业承载能力,规划建设“大智造”、“大创造”、“大车城”3大工业板块,在中心城区以外的近郊和远郊区(市)县打造N个独立成片、产业清晰、产城相融、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一批现代工业新区和智慧园区。以产业为纽带,加快推进成都与阿坝州、甘孜州、德阳市、雅安市、资阳市、眉山市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推动成都经济区同发展、共繁荣。

目前,成都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食品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和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2个千亿元园区。正在崛起的天府新区,一条条产业链正在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逐步丰满。

注入“科技”基因激活传统产业强劲内驱力

2015213日,在抗震试验台上,由川开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川开电气)设计研发的ACP1000核电站1E级中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模拟其正常运行条件,顺利通过了停堆地震试验条件的考验。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给出的鉴定证书上有这样一段话: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产品研制是成功的,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该公司董事长简兴福回想起当时的创新之路,十分感慨:企业要发展,必须自加压力、通过创新寻求发展。

“同质化、低价竞争。”简兴福用一个数字说明了当时川开电气面临的困境,“全国有34万家同行在竞争啊。传统的同质化产品已经难以为继。”对此,公司结合行业趋势,制定出三大发展方向:智能化、环保化以及新能源。

方向定了,行动随之展开。拥有11人的产品研发小组应运而生,专门解决核电开关设备的技术创新。“我们为了提高设备的抗震等级、强度及使用寿命,从2013年就开始准备。”小组负责人、总工程师罗安栋回想着当时的情景说,“没有资料、经验可以借鉴,全靠自己去摸索。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因为思路不能中断。”

为了提高设备抗震等级,团队用了半年的时间。“之前的思路是加强设备本身的抗震性,想了很多办法,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罗安栋说,后来看到汽车通过弹簧来实现减震突然有了灵感,抗震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企业有了核心竞争力,我们这两年的订单飞速增长。”创新无止境。如今,简兴福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成都行动

川开电气是成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一面镜子。“十二五”期间,成都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设备升级、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方式提高企业制造工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加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以“科技”基因的注入推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加快由资源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与此同时,在淘汰落后产能上,成都也丝毫没有松懈。2015年,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关停调迁等措施,加大淘汰力度,全年淘汰落后产能50户,完成印染行业结构调整12户,完成155家企业194台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全市整体退出钢铁长流程冶炼。

转型,促进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资源优化。面对下一个万亿级,除了培育更多更强的产业集群,成都提出:将沿着“产业链全景图”补链强链扩链,推动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强已有千亿产业集群,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国辐射力、西部带动力的产业“航母编队”。


展开